面对“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江城去年交出了一份出色答卷,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型发展成效明显。
进入2015年,我市改革发展又有哪些新动作?记者从1月12日召开的全市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我市将通过全力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扩大有效投入、深化新一轮开放合作、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探寻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着力打造经济、城市两个升级版。
借势“长江经济带” 抢抓新常态下新机遇
“发展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不是人为地把速度降下来,更不是不要速度,必须确保经济换挡不失速,解决好我市整体发展不足、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市发改委人士告诉记者,新常态虽然带来挑战,但也孕育着新机遇。对我市来说,一是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安徽整体纳入长三角城市群,有利于我市在更高层面、更广领域扩大开放合作;二是新一轮技术、产业、规则的变革,有利于我市发挥自身创新优势,率先转型发展;三是随着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深入,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破除,有利于激发我市发展活力。
我市在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商合杭铁路长江公铁大桥、城南隧道、泰山路大桥、龙窝湖隧道4座过江通道都纳入国家《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芜湖口岸成为首批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改革试点。芜湖港与上海港开展战略合作,全年集装箱量突破40万标箱,增长40%;朱家桥港率先获得国家启运港退税试点。
据了解,今年我市将继续密切跟踪国家政策动向,全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着力在完善合作机制、推动区域互联互通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我市将加快朱家桥综合港口物流园、三山公铁水联运大型物流枢纽等项目建设,加快区域通关一体化,推进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建设。同时,借鉴上海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强化与上海自贸区在政策、功能、体制和口岸等方面对接,在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质量和水平、继续深化区域合作发展等方面探索新途径和新模式。
简政放权为突破 加快投融资等重点领域改革
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我市将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深入推进经济体制等重要领域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赢得发展先机。今年,全市发展改革工作将重点推动行政体制、投融资体制、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医药卫生体制、公务用车制度等五大领域改革。
记者在重点任务安排中看到,全市发展改革领域将全面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完善行政权力清单运行、公共信息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三大平台”建设;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轨道交通、污水管网、城市综合交通提升工程等方面推出一批新项目,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推动农村金融组织建设和服务方式创新,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全覆盖;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3年提升计划,出台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意见;分级分步完成市直党政机关、参公事业单位和县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任务。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年内建成宁安城际、合福高铁和新火车站
据市发改委介绍,我市将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谋划、推进一批牵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今年我市列入省“861”计划项目587个,年度计划投资910亿元;初步安排市级政府投资项目139个,计划投资145亿元;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655个,计划投资1223亿元。按照项目进度安排,我市将力争年内开工轨道交通一期、城南过江隧道、华电二期等项目;建成宁安城际铁路、合福高铁、新火车站、信义电子玻璃、中国非物质文化博览园等项目。全年力争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00个,建成125个。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市提前深入谋划“十三五”重大项目库,全市已初步谋划摸排重大项目992个,总投资近1万亿元。目前已筛选上报203个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十三五”规划,总投资6204亿元。
创新引领优化升级 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记者了解到,我市将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继续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增强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在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方面,我市作为机器人、新型显示两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去年首批16个项目完成投资44.8亿元。目前,全省在建的76个机器人项目中,我市有43个;全省在建67个新型显示项目中,我市有22个,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一直致力于填补短板的服务业,去年表现较为抢眼。全市新增三山物流园、芜湖县商贸物流园、市会展中心、南陵大浦乡村文化旅游等4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总数达9家,位居全省第一。电子商务进入蓬勃发展期,我市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
今年我市将继续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通过创新引领制造业升级,同时以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为重点,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推进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互联网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一批新的服务业增长点。我市还将大力发展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快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强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
保障民生增福祉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原则,我市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方向,推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不断提高芜湖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今年我市将落实新一轮促进创业扶持政策,建设一批青年创业园、大学生和留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引导徽商返乡创业,推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转型发展,努力掀起新一轮创业热潮。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实行“公建民营”管理模式,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等。
在社会事业方面,我市今年将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成44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支持优质学校通过办分校或一校多区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面;在医疗卫生、文化惠民、全民健身、残疾人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加快实施一批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