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近年来,芜湖市坚持先试先行,在省内非省会城市中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率先性的金融创新举措,从打造皖江金融服务中心,到打造非省会城市现代金融服务中心,实现了战略性跨越。
1、金融生态建设:打造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金融生态创新是反映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现代经济发展的名片。近几年来,我市通过优化金融生态建设,不断加速金融业发展,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芜湖名片’。”市金融办有关人士如是说。
几年来,在打造中部省份有重要影响力的金融集聚区和区域金融中心进程中,我市坚持“先试先行”,从政策引导和制度设计寻求突破,不断创新金融生态建设,使金融业呈现了强劲发展势头。以金融服务业为核心的城东CBD(中央商务区)破壳而出;集中了五大要素交易中心和资本市场路演中心的资本CBD(资本市场综合交易中心)应运而生;汇聚了各种金融业态的皖江金融街彰显“洼地效应”……
创新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关键是政策引导和制度设计。我市先后出台了《进一步优化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银行业机构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实施意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关于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创业富民的实施意见》、《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办法》、《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实施细则》等,为金融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为全面加快企业改制上市步伐,我市下发了《鼓励企业改制上市的若干规定》,建立联动机制,加大企业改制上市工作力度。通过企业上市,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有力促进了企业壮大发展。特别是,我市立足于激励推进,在机制探索上下足了功夫。专项奖励、专项拨备、专项补偿、专项扶持……一系列赋有“专项”意义的倾斜扶持政策,进一步推进了金融业的快速发展。
在专项奖励上,我市出台并及时完善了《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目标考核及奖励实施办法》,对开展金融创新产品业务的银行、担保机构金融新产品,给予一次性奖励。其中,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的中小企业贷款,由市财政按其当年季末平均增加额的2‰给予奖励;对于依法合规经营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季末在保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加且担保放大倍数5倍以上的,市财政对其季末在保贷款平均余额放大5-10倍部分,按1.5‰的比例(单户最高不超过150万元)给予奖励。
在专项拨备上,经批准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对“三农”、小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产生税收给予奖励,专项用于风险拨备。
在专项补偿上,我市制定了中小工业企业担保保费补贴和担保机构风险补偿实施办法,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补偿机制。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发生的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和担保代偿损失,由市财政按年度给予10%补偿。同时,安排专项资金对企业实行保费补贴,对担保机构实行风险补偿、新产品创新奖励。
在专项扶持上,市委、市政府实施100户“小巨人”企业五年培育计划,对工业“小巨人”培育企业,连续两年完成培育考核目标、符合现行高新技术企业条件、企业注册资本金在2000万元(含)以下,且已与市或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上市改制协议的培育企业,由市、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按1:1给予资本金投入支持(每户不超过500万元)。对于成功实现债务融资的中小企业,省和同级财政分别给予发行费用(包括中介机构费用、发行交易费用、推广宣传费用等)的10%、最高不超过20万元的补贴。
2、融资渠道建设: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中提出的思路。在芜湖,多层次资本市场从探索到运行,仅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
近年来,我市按照省“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的战略部署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先行先试”的要求,编制了《芜湖市金融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抢抓政策机遇,积极谋划金融产业发展,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全力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伴随着规划的实施,通过不断沟通联系,成功吸引了一批域外银行、证券机构进驻芜湖;通过扶优扶强,芜湖扬子农村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步伐不断加快;通过政策激励,农村小额贷款、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组织相继开始运转;通过多方联动,集五大要素交易中心和资本市场路演中心为一体的芜湖资本CBD应运而生……仅仅两三年时间,我市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如今,初步形成银行、保险、证券各业并举,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功能完备、运行稳健的多样化金融业态和全方位的金融发展格局。
去年以来,针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中小企业发展困难较多,融资难、融资贵等突出问题,我市以深化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为抓手,不断拓展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有力地推动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其中一个亮点就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级推进。
运行中,对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继续通过配发、增发新股,发行公司债、中期票据、尝试发行短期融资券等方式融资;对于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尤其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支持发行集合债、集合票据;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汽车及装备制造业等首位产业及其关联企业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办法,鼓励各县区、开发区继续组织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私募债。此外,还拓宽发行品种,力争在资产支持票据等方面取得突破。
一年来,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我市在中小企业集合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企业债和公司债、上市增发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尤其是在平台债、企业债方面的创新实践,在股权、债权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据统计,去年以来,我市金融机构新增贷款289亿元,市建投公司、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共发债53亿元,奇瑞发行10亿元私募债券,在全省率先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票据,全市直接融资197亿元。
“几年来,在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中,我市在企业上市等方面实现了有序推进。”市金融办同志说,以企业上市工作为例,我市加强对拟上市企业的调研与培育工作,形成了申报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的梯度推进秩序。如今,我市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企业总计达到11家,上市后备企业已达60家。尤其可喜的是,从“鑫科材料”到“精诚铜业”用了7年,从“精诚铜业”到“鑫龙电器”缩短为2年,从“鑫龙电器”到“长信科技”仅用了1年,从“长信科技”到“亚夏汽车”仅仅8个月。
近年来,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可谓喜讯连连。制订出台《芜湖市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办法》,目前已登记10只股权投资基金,募集资金94亿元;相继组建了国家级皖江物流产业投资基金、安徽新安金融集团、皖江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拓宽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几年来,通过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满足了不同企业包括中小企业、高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为我市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3、推进金融创新:倾力打造区域金融中心
从全省首家村镇银行繁昌建信村镇银行正式对外营业,到农村信用社全部改制成为合作银行或商业银行;从引进5家全国性股份银行,到安徽新安金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揭牌;从芜湖资本CBD正式运营,到安徽首家金融租赁公司获准设立;从我市上市企业成功突破个位数,到全省首个物流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近年来,我市金融业发展亮点频现。
随着持续不断的金融创新,不仅构建了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而且打造了银行业和各类非银行融资机构规范运作的平台以及总部经济平台,加速了金融集聚,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直接、间接融资拓展了广阔渠道,有力支持了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和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我市在坚持金融创新的同时,高度重视非银行融资机构的规范化发展。制定了融资性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经营资格年度检查及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加强征信系统建设,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监管水平。近五年来,全市新增小额贷款公司62家,法人典当行14家,重新核准融资性担保机构38家。
“打造金融集聚区和区域金融中心,不仅要建立和完善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发展新型融资平台,而且要在金融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上不断突破。”市金融办同志介绍,2011年以来,通过强化政府引导,一个个具有开创性、多层次的金融业态涌现出来。
崭露头角的创业(风险)投资公司,全面推进的债券、集合债、集合票据发行和申报“新三板”试点就是3个开创性的范例。此外,我市不断完善政府融资平台建设。目前芜湖建投公司按照“经营城市,服务崛起”原则,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强化融资功能为目标,以整合公共资源为手段,以改革体制机制为动力,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切实承担了资本、土地、资产及资金运营四大职能,有力地支持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金融活则经济活。几年来,我市在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为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融通资金畅通了渠道。
金融服务产品不断出新。我市金融机构结合本地实际,紧紧抓住芜湖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围绕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创新与之适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2011年以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相继推出了数十个适合于小企业的创新产品。
金融服务效率不断提高。徽行、中行设立了专为小企业融资服务的特色支行和专营服务团队;工行、建行在三县设立小企业经营分中心;农行、交行等提高小企业贷款授信权限;浦发、建行等实行无纸化申报系统,在综合授信业务的权限内的贷款随时进行审批。
与证券监管部门战略合作不断深化。在全省率先与省证监局签定合作备忘录,共同促进我市企业上市培育、规范改制和首发上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再融资活动,推动芜湖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做优做强和规范发展,进一步优化我市资本市场发展环境。
4、实施两轮驱动:推动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
探寻芜湖金融业近几年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开创性”、“无中生有”成为关键词,而金融服务、金融市场的“两轮驱动”,则是推动金融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不断的创新中,通过“两轮驱动”,实现了多元化服务、多要素市场、多层次融资齐头并进的金融业发展格局,有力支持了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和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十二五”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创新驱动”、“产业强市”、“统筹城乡”等发展战略,加速构建投融资服务平台,进一步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第三产业投资比重和发展水平。
一方面,鼓励并支持包括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在内的股权投资业发展,出台了《芜湖市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办法》,力争将芜湖建成股权投资基金业的集聚区,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经过培育,我省首家、中西部省份第二家大型产业基金--——皖江物流产业投资基金已正式揭牌。另一方面,积极实施创业富民战略,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创业富民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县区成立由政府性引导资金参股的风险投资公司,鼓励并帮助初创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或成功上市。此外,加强并完善芜湖市建投公司融资金平台建设。
“两轮驱动”的一个重要支撑就是金融服务。近年来,在我市乃至全省金融领域,我市的金融服务创新,填补了一个个空白。其中,芜湖市公用事业缴费平台从无到有,在政务新区建立了全国首家商业银行联合自助服务区;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企业和个人信贷征信系统、出口收汇网上核销系统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行;全省首批刷卡无障碍示范街区相继建成。
近年来,金融服务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全市各银行机构均设立了小企业专营机构,积极创新信贷新产品。相继推出了商标质押贷款、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农户联保贷款、贴现流程改造、企业循环通等几十个金融创新产品;在各县开展的农村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创新试点工作,推出各类信贷新产品,直接服务“三农”建设;8家金融机构改进信贷流程,平均审批时间缩短10天;组建注册资金10亿元的民强担保公司,成立了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首创“入区服务”模式,在出口加工区设立了“芜湖市外汇局外汇业务咨询联合办公室”,实施“零距离”的“贴身服务”。
是什么推动了芜湖金融业的创新发展?
是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方式、实现率先崛起的坚定信念,是打造金融集聚区和皖江区域金融中心的战略构想,是芜湖人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在创新中规范,在规范中创新。几年来,芜湖市通过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推进了金融业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已形成金融管理规范、融资渠道多元、融资规模持续增长、金融机构存贷规模再创新高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