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城市旺,产城融合绘就现代化新蓝图。近日,记者作为芜湖传媒中心“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集中采访团的一员走进芜湖“老船厂·智慧港”、数字经济产业园,实地探访芜湖城市更新迭代,创新载体加快建设的火热场面,记录城市新地标,感受产业新活力。
城市迭代升级 打造文化地标
长江之畔、弋矶山下,芜湖老造船厂。
“这里是老船厂的新船体加工车间,虽然历经时间洗礼,整体框架依然十分完整。我们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为芜湖保留这份工业记忆。”芜湖滨江文旅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萍介绍说。
芜湖造船厂前身为1900年创办的福记恒机器厂,至今已有124年的历史,是安徽造船工业文明的发源地。2023年6月,“老船厂·智慧港”项目正式启动,也拉开了镜湖区滨江板块人民城市建设的新序幕。
整个项目完整保留了6处既有建筑和龙门吊、塔吊、老船台等工业老旧设备,共同构成了具体而珍贵的城市记忆。记者环顾新船体加工车间,目之所及是高耸的玻璃窗、宽大的作业台面和布满斑驳锈迹的龙门架,诉说着历史和时光的故事。
“新船体车间在众多厂房中体量最大,也是我们率先启动的改造项目,目前进度已完成过半。”刘萍介绍说,项目方重新设计了新船体车间的功能,一部分改造成为“老船厂1900美学馆”并对外开放,另一部分将规划为室内文创街区,并承载画展、艺术展等展览展示功能。周边新建了1万平方米的绿地广场,已经对公众开放。
作为芜湖市重点打造的城市更新项目,“老船厂·智慧港”规划建设滨江产业CBD、特色美食街、文创区和滨江住宅区,集艺术、文旅、商业、产业、生活于一体,将成为展示芜湖城市开放性、国际范、时尚感的新地标。随着这一项目的推进,镜湖区同步启动滨江公园、华兴街、范罗山、中山路步行街等自然历史人文节点的更新改造,进一步彰显出芜湖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与特色。
产业载体创新 积蓄蝶变新势能
面对新产业、新模式不断涌现的数字经济浪潮,芜湖坚持“一产业一园区”的创新思路,全力打造孵化科创企业的高能载体,积蓄产业蝶变新势能。
从老船厂驱车15分钟,记者一行来到建设正酣的芜湖数字经济产业园,工人们正利用晴好天气加快建设。据悉,该项目包括南区产业研发组团、北区城市服务组团和中轴地下数字长廊。目前,南区已有7栋建筑封顶,北区正在进行地下工程施工,各项工作在忙碌有序中加快推进。
产业园位于芜湖站东广场与神山公园之间,周边交通繁忙,在交警、市容等部门的支持下,项目建设方合理安排物料车、渣土车的进出,确保了整个工程进度。“今天施工现场有16台塔吊,完成了约5000立方米的混凝土施工,建设最高峰时有3000余名工人同时参与建设。”建设方一位负责人介绍说。
数字经济产业园布局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智慧城市与数字创意等未来产业,在建筑设计上也极为创新。园区通过视觉轴线联通芜湖站和神山公园,以放射性布局获取面向神山公园的最佳视景,城市绿色体系渗透园区内部,展现出“站、城、山”三位一体、互相交映的城市天际线,是芜湖未来的“城市会客厅”。
“数字经济产业园充分体现了绿色、智能、环保的理念,比如大面积使用光伏面板,未来可提供园区30%—50%的基本用电。”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处副主任陈明告诉记者,产业园是我市全力打造的十大创新园之一,建成后将成为以企业总部、会展论坛、研发创新、共享办公、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经济产业园,成为芜湖孵化创新型企业和未来产业的新高地。